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596
20世纪初,中外资本对新开发沪西地区的青睐,沪西工业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一大批工人群体,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里弄配套。在“城市更新·蝶变共生”——“何以上海·志在上海”对话讲坛第三期活动中,钱晓婷表示,这些只是理解鸿寿坊历史风貌的第一步。从地方志等文献中记载的鸿寿坊诞生的时代背景、居民情况、建筑风格、功能配套与周边业态可以看出,鸿寿坊是见证城市工业文明与市井文化共生共荣的时代地标。这里曾是机器轰鸣与烟火气息交织的工人生活场域,没有精致与小资的光环,却沉淀着工人阶级特有的粗犷生命力,铸就了独特的空间肌理与人文气质。
公开资料显示,陈政高,男,汉族,1952年3月生,辽宁海城人,1970年12月参加工作,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,经济学硕士,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、十八届中央委员。
在临颍县,麦椒套种面积44万亩,仅王岗镇就有9万亩。麦田里套种辣椒,小麦能为辣椒幼苗遮阴,收割后秸秆覆盖田间,还能保墒抑草。
“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,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,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,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。”
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,展品既有商代的玄鸟形骨笄、战国时期的鸭形铜带钩、唐代的海兽葡萄纹青铜镜,也有辽代的镶金龙纹玛瑙盒、明代的镶宝石累丝花型金步摇、清代护身符纹鎏金扇形铜簪等。展品工艺包含鎏金、镶嵌、炸珠、浮雕、透雕、掐丝、烧蓝、点翠等,体现了不同时代、不同社会角色的中国女性,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极致追求及其背后的工匠精神。
北京6月27日电 (记者 应妮)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中国国家话剧院将在纪念日期间推出系列演出,《铁流东进》《红色的起点》《哥本哈根》《物理学家》《三湾,那一夜》《死无葬身之地》《直播开国大典》《抗战中的文艺》八部话剧将于6月至10月上演。
坚持因地制宜、科学抗旱,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,增加流量,采取疏通渠道、维修涵闸等措施,做到远送多浇、有水可浇;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,及时开闸放水,争取多引黄河水;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,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,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.4万台,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。丘陵岗区利用坑、塘、堰、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。夏播以来,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.3万亩次,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。
截至6月13日,全省大、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.48亿立方米,储量充足有保证,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,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;南水北调中线工程、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,地下水源较充沛,能够满足抗旱需求。5月下旬以来,对全省98.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.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,及时修复损坏设施,确保抗旱灌溉需要。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,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。
“前两天我坐大巴经过时,就看到这座塔在闪闪发光,我觉得它的光芒和气势,完全不逊于上海的‘东方明珠’,可说是伫立在甘肃大地上的‘西方明珠’。这不只是一个工程奇迹,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。”台青杨同学如是形容。
“他的微信名,叫‘豫生’——生于河南,归于人民。多么朴素,又多么厚重!”李苗雨说,这份赤子之心,让她想到了学校校长李蓬在毕业典礼致辞中阐释的“渡”字殊途同归。“渡,是于己的蜕变、于人的相助、于国的担当。”
林芝6月27日电 (江飞波 谢牧)由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主办的“环喜马拉雅”企业家国际会议27日在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畔举行,此次会议共150余人参会,来自尼泊尔、巴基斯坦、阿富汗以及智利、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外宾27人,参会企业89家(其中外企6家,中外合资企业7家,国内企业76家)。
当天下午1点多,商丘古城南湖的平静突然被一阵阵呼救声打破。两名群众意外落水,三名热心青年挺身而出,跳入湖中救人,却因不熟悉水域情况反而被困。“危急时刻,一名黑衣男子没有丝毫犹豫,一头扎进湖里。”
“张伟的英雄事迹让我明白了,什么才是青春最滚烫的底色——是不计得失的奔赴,是向死而生的担当。”李苗雨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,世间有造就伟业的英雄,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英雄,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。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立足岗位为国家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,成为英雄。”
新密市文物局文史研究室主任杨建敏受访时表示,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“郑迁于溱、洧。”在《诗经》《水经注》中,均有溱河洧水的记载。故而流淌于新密的溱河与洧水被认为是《诗经·郑风》重要发祥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