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548
省应急管理、农业农村、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,分片包市深入一线、深入基层,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、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,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。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,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。
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,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,安阳、鹤壁、焦作、开封、洛阳、漯河、南阳、平顶山、濮阳、商丘、新乡、信阳、许昌、郑州、周口、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,并已持续10天。据天气部门预报,6月24日之前,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,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,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。
咸丰白茶,是一种由绿茶变异得来的珍稀茶种,它对温度敏感,只有在19℃至23℃的冷凉气候下,嫩芽才会呈现玉白透亮、叶脉翠绿的“白化”现象。而湖北省咸丰县是典型的高山冷凉型气候,雾多寡照、雨水充沛。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下,造就了咸丰白茶“高氨低酚”的独特品质。
“十项全能”运动能量场设置了皮划艇、足球、射箭、公路自行车骑行赛、划船机等免费体验项目,并举办循环市集、跑步、骑行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,打造更丰富、更亲民的沉浸式运动消费体验,让更多市民接触并爱上运动,以多元化运动体验激发北京市民体育消费热情。
当日下午,与会学者围绕“文明曙光—史前聚落与文明演进、农牧交融—青铜时代与北方民族、边塞治理—战国秦汉的设郡安边、民族融合—北魏至明清共同体意识的形成”4个研究重点展开分组研讨。(完)
十二届四川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,有多个重要议题,包括“学习中央科技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”“审议《省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》等文件”。
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。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,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,使得税务“倒查30年”成为舆论焦点。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,最近企业宣布停产。上述两起事件,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。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,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,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。跟多位省级、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,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。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,是日常工作,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。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、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,发现偷逃税、少缴税行为,理应依法制止,否则就是渎职。(第一财经)
C909飞机系列化运行方面也已取得突破。2023年10月,C909首批2架客改货飞机分别交付两家用户,并已实现首航;2024年12月,C909医疗机协助瑞金医院在云南成功开展巡回义诊活动;2024年12月,C909应急救援指挥机完成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的首次商业飞行。
“台湾民意基金会”今日(6月18日)公布最新民调,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声望为48.2%,相较上个月重挫 9.8 个百分点。该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,在台湾,一个百分点代表 19.5 万人,10 个百分点代表近 200 万人,上任不到一个月,流失近200万人支持,是一个严重的警讯。
连日来,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,黄河流域甘肃、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等省(区)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。针对流域相关省(区)旱情,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(简称黄委)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;自6月14日17时起,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;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,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。
去年以来,中国对多个国家单方面免签。截至目前,中方已经对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荷兰、西班牙、瑞士、爱尔兰、匈牙利、奥地利、比利时、卢森堡等国施行单方面免签;还与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格鲁吉亚等国互免了签证。此前的6月13日,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惠灵顿总督府同新西兰总理拉克森举行会谈。李强表示,将把新西兰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,希望新方为中国公民赴新提供更多便利。
针对用户广泛反映的“免密支付”存在“难避免”“难取消”以及“风险高”的问题,2025年3月25日,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,提醒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谨慎使用手机“免密支付”功能,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引发资金损失。同时建议消费者应定期检查是否绑定支付宝、微信或银行卡,并关闭不必要的“免密支付”。消费者对于不常用的第三方应用支付授权,应及时移除,减少潜在风险。
活动现场,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与湾区(黄埔)影视文化出海产业园的“双轮驱动”,吸引一批重要合作项目与入驻机构集中签约落地。其中,中国世界电影学会携手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、圣彼得堡国立影视大学共同成立“中俄电影产业研究院”,并现场推介中俄合拍电影项目《兑奖期》。
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、总督学刘玉祥说,希望联盟发挥专业优势、协同优势、实践优势、平台优势,促进各校人才培养质量、教育质量水平、社会声誉的共同提升,打造上海高校质量保障建设共同体。